返回
品味句子网
菜单
伤感句子 伤感语句 伤感短句 伤感语录 伤感短语 句子大全 说说文案

尼采的思想有多可怕(短句106句精选)

来源:句子大全 发布时间:2023-05-21 10:53:19 点击:59次
品味句子网 > 句子大全 > > 尼采的思想有多可怕(短句106句精选)

尼采的思想有多可怕

1、 通识经典丨课程大纲 丨微访谈丨走进课堂 

2、给生成打上存在之特征的烙印——这是最高的权力意志。……一切皆轮回,这是一个生成世界向存在世界的极度接近——此乃观察的顶峰。

3、在他1961年发表的《疯癫与文明》一书的序言中,福柯概括地介绍了他为自己规划的毕生事业,其中鲜明地折射出尼采在他的成长时期对他产生的深刻影响。他简略地指出:他的目标将是“以悲剧因素的恒常结构去对抗历史辩证法”。为此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探究”——当然,首先是探究癫狂,将来还要继续写书探究梦和“性禁忌”以及“欲望的快乐世界”。但所有这些探究,——他强调说,他都将“souslesoleildelagranderecherchénietzchéene”(在伟大的尼采式探求的太阳照耀下)去进行。

4、尼采对各领域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从现代精神分析学到存在主义哲学,从现代诗歌文学到人类学、社会学、宗教、音乐、艺术和文化,以及反叛传统本身。

5、以上译序出自十年前。照录如上,但有些信息过时,补充如下。

6、我们认为,只有结合西方文化传统,以及现代人的社会生活,才能对尼采思想做出比较客观、全面的评价。

7、读诗词课,就如“亲临”朱自清、罗庸的课堂,聆听大师们目光独到地剖析唐诗、宋词。

8、尼采甚至用他的权力意志论来曲解社会主义。他说:“个人主义是‘权力意志’的一个过得去的、尚不自觉的形式……社会主义不过是个人主义的一种宣传手段。因为,它知道,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必然要形成整体行动,形成某种‘权力’……利他主义的道德说教则是为个体利己主义服务的:19世纪的通病之一。无政府主义仅仅是社会主义的一种宣传手段;社会主义利用前者制造恐怖感,它则利用恐怖感来震慑人心,恐怖主义开始了。首先——它把胆子大的人、亡命徒拉到自己一边,特别是在最精神性的事情方面,尽管如此,个人主义乃是权力意志的起码阶段。”从以上这段话,我们看得很清楚,权力意志绝非谋求一点点的个人利益,而是要建立权力、征服世界、掠夺弱者、确立霸权,是一种弱肉强食的逻辑。尼采认为人具有一种十分可怕的野蛮人的自然属性,就是掠夺他人、渴望拥有权力,扑向弱小的、更讲道德、更为和平的种族,在起初高贵的社会等级常常是野蛮的社会等级。正因为尼采把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实质说得太露骨了,又放肆地揭露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平等口号的虚伪性,所以连资产阶级都不大喜欢他。必须指出,尼采对资本主义文化虚伪性的揭露,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批评固然有其尖锐性,但是尼采是想用一种超人统治的国家来取代它。

9、假如有神,我怎能忍受我不是神,所以没有神!有独立心而勇敢者是贵族道德,谦逊而服从者是奴隶道德。

10、不用说,——除非我是一个白痴——我不否认,许多被称为不道德的行为应该加以避免和抵制,或许多被称为道德的行为应该加以实施和鼓励,然而我认为,当我们鼓励一些行为而避免另一些行为时,我们的理由应该是一些与我们迄今所见到的理由不同的理由。

11、幻想原因的谬误。——从梦谈起:例如,由于远处的一声炮击而产生的感觉,却给这感觉追加一个原因(常常是一整部小型长篇小说,正是这梦者在其中担任主角)。其间感觉以一种回响的方式延续着,它仿佛在等待,直到原因冲动准许它进入前景,——从此不再是偶然的东西,而是“意义”。炮击在一种因果关系的方式中,在一种时间的表面逆转中出现。

12、作者首先破解了缠绕在尼采生活与思想上的30个流言,诸如说“尼采是个疯子”“尼采仇恨女人”“尼采是纳粹分子”“尼采仇恨基督教”等等,接着带领读者直面尼采的著作,解析隐藏在他汪洋恣肆、激情洋溢的文字下的思想,又具体从尼采对基督教的批判、对道德的批判、对历史上或与他同时代著名人物的攻击等几个方面分析引起误读与曲解的原因。

13、古代主奴制度的和谐被奴隶发动反对主人的战争所颠覆。尼采说,犹太人乃是“‘天生为奴’的民众”,但他们自称是“万民中的选民”“犹太民众的意义便在这样的价值颠倒:道德中的奴隶起义就从他们开始”(10)147-148“基督教有其犹太根源,并只有在作为这块土地上的植物才能得以理解⋯⋯基督教是对一切雅利安价值的重估,是贱民价值的胜利。”(11)124在基督教价值统治的两千年,“此等人类已经以他们‘上帝面前的平等’主宰了欧洲的命运”(10)98;“全部文化的意义恰恰就是,从‘人类’这种食肉动物中培养出一种驯服的文明动物,一种家养动物。”(10)350

14、1882年,他经介绍认识了罗·莎乐美,她那年21岁,是一位俄国将军的女儿,年轻、美丽、有才学、充满理想主义。他们的思想撞出了火花,他们从智力上的密切交流发展到了那种19世纪典型的修辞意味的、理想主义式的恋人关系。 

15、《善恶的彼岸》一开始发问:“我们当中谁是俄狄浦斯?谁是斯芬克斯?”尼采说,这个问题似乎“第一次在我们这里被看见、被亲眼目睹并且被冒险一问⋯⋯可能没有比这更大的冒险了。”(10)10斯芬克斯的谜底是“人”。在尼采看来,古往今来的人性论都没有问“人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尼采发问和回答是俄狄浦斯英雄式的冒险。我们看到,他的政治哲学从“人、超人、高人、末人”的分等开始,以贵族等级制、奴隶制和种姓制度告终。尼采作为猜谜者,他的人生如同“俄狄浦斯”式的悲剧,他猜到的“谜底”是在毁灭中求快乐的“狄奥尼索斯”。他的冒险不但使自身、而且使现代人类陷入危险境地。正如一个研究者所说:“20世纪中那些灾难性事件中的主要角色对尼采作品与理念的使用与滥用,证明了这样的论断:即使不能为尼采贴上法西斯主义的标签,我们也不能否认,尼采的政治思想完全允许这种滥用的可能性。”(15)242

16、时代的英才。书房里的思想。伟大的祛魅。《不合时宜的考察》。反对唯物主义和历史主义。解放的类型和消毒的疗法。同马克斯•施蒂纳在一起,并超越他。

17、以及上百位霸占历史、文学、外语的人文大师。

18、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年轻学子们还能津津有味地听课、读书,可见大师们的授课内容有多精彩绝伦、妙语连珠。

19、本文从《朝霞》一书对于尼采个人的健康和写作的意义谈起,然后讨论该书的核心主题,即对道德偏见的批判性思考,或者按照尼采自己的说法,他“对道德偏见的偏见”,并试图表明,正如海德格尔的天才性思想所表明的,尼采之所以用偏见批判偏见,是因为在他的偏见概念和公正概念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在尼采的“偏见”中有一种“公正”。但是,对尼采来说,他的偏见不仅是生命的公正,本能的公正,同时也是对于自身的公正,试图超越自身的公正。因此,与海德格尔关于尼采的“公正”实际上最大程度偏至地遗忘了存在的论述不同,本文尝试更正面地表述尼采偏见概念与公正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及这种联系在《朝霞》一书中的体现。最后,在探讨尼采偏见与公正概念之间内在关系的背景下,本文描述了尼采的涌起的浪涛和燃烧的朝霞的意象。

20、多年之后,和他一起在那个夏天去意大利游玩的莫里斯·班盖(MauricePinquet,他的一位朋友,也是他在高师的同事)回忆了当时的情景。他曾看着福柯“在西维塔维齐亚海滨的阳光下阅读”,深陷在尼采的那本书里不能自拔。福柯那如饥似渴的兴趣令班盖惊诧:“倘若他不时在解说黑格尔或胡塞尔的话,我就会觉得这更符合我心目中的哲学家形象了:没有带刺的概念,哪来的哲学。”

21、  还好日神带给我们的美梦还没有人来敲醒,尽管人们已经被敲了很多次警钟,可是人们不愿意醒。有财富的、权势、地位的人,可以营造给大多数人美梦,然后自己在酒神的狂欢中纸醉金迷,日神酒神在现代的完美结合,这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么?

22、道德即评价。评价即偏见。偏见即力量。力量即世界。道德代表了特定生命保存和提高的特定条件,有其自然性和正当性。尼采谴责的不是道德评价本身,而是道德哲学家们为道德规范和道德命令提供的道德理由:

23、  因为这种对狂野的释放,这种无序无度无节制就是自然本身的样子,所以人与自然真实的统一了,而且因为是真实的统所以这种力量简直无法阻挡,人仿佛自己就是神,个体的完整暴露就形成了群体的狂欢,让秉着日神的人感到深深颤栗的狂欢。“也许这一切对它们来说原非如此陌生,甚至他的日神的信仰也不过是用来遮掩面前这酒神世界的一层面纱罢了。”酒神精神就是放纵、感性、随意。摩耶的面纱明明是给人一个非常美好的印象,可是面具下的丑陋让人不能取下它。酒神精神很干脆,直接撕裂好了,大家都是丑,一切丑好了,要什么幸福,我是神!这一瞬间,“我”已经忘了我是谁,只有和世界本身,自然本身合为一体的狂浪而已。

24、《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抨击高喊“人人平等”的“末人”在后期著作中得到明白无误的指称,他们是民主运动、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10)157-158工人革命,(11)168卢梭及其引起的法国大革命。(11)189《敌基督》中发出宣战书:“重估基督教价值,试图集结一切手段、一切本能和一切天才为相反的价值、高贵的价值赢得胜利的努力⋯⋯迄今为止只有这是伟大的战争。”(11)306可资尼采利用的“一切手段”和“一切天才”包括古希腊文化、历史上的哲学、艺术、文学、异教、军事,乃至现代基督教作家。什么是“一切本能”?查拉图斯特拉在灵魂中得到的启示是:“我把处理创造物和非创造物的自由交还给你”(9)2这一暗示在《善恶的彼岸》第225节得到明白阐述:“人身上,被造物和创造物纠结成一体,在人身上不仅有破布条、无节制、泥土、淤泥、愚蠢、混乱,而且有创造者、雕塑家、铁锤的坚硬、旁观者的神奇和安息日。”创造者的自由在于把被造物处理为“那些不得不被塑造、捣烂、锻冶拉长、烘烤、淬火和精炼的东西”,被造物被视为“必然受苦和注定受苦的东西。”(10)201-202但是,被造物的本能也要反抗创造者的本能,两种本能处于战争状态,于是发生高贵与卑贱两种价值之间的战争。

25、虚假因果关系的谬误。——人们始终相信自己知道何为原因,然而,我们从何处获得我们的这种知识,确切地说,获得我们拥有这种知识的信念的呢?从著名的“内心事实”领域,而迄今这类“事实”中没有一个已经证明是事实,我们相信自己在意志的行为中是原因;我们认为至少在这一场合当场捕获了因果关系。

26、惊人教学成果的背后,离不开它豪华的师资力量。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说过,“真正的好大学,不在有大楼,而在有大师”。

27、最古老悠久的心理在这里起作用,它别无所为,对它来说,每个事件都是一个行为,每个行为都是一个意志的结果,世界化身为许多行为者,有个行为者(一个“主体”)悄悄潜伏在每个事件背后。人从自身投射出他最坚信不疑的三个“内心事实”,即意志、精神、自我,——他由“自我”概念才得出“存在”(Sein)概念,他按照他的形象、按照他的自我即原因的概念来设定“物”的存在。

28、尼采彻底否定基督教信仰及其道德伦理,也不符合西方现代社会的发展实际。

29、(10)尼采著作全集:第5卷(M).赵千帆,译.商务印书馆,20

30、如果你也梦想一睹朱自清、闻一多、钱穆、雷海宗等清华北大的教授风采;

31、可是,你永远找不到这样一种人,他懂得全面嘲讽甚至处于最佳状态中的你,嘲讽你这个人,能在真理许可的范围内让你充分明白你那像苍蝇、青蛙一样的无边无际的可怜状况!就像你要为了真理的缘故而笑,因而不得不笑的那样,笑你自己——要做到这一点,最优秀者至今都没有足够的真理意识,最有天赋者所具有的天才也太少太少。……现在生存的喜剧尚未“意识到”自己,现在始终仍然是悲剧的时代,道德和宗教的时代。

32、在当时许多人的心目中,尼采仍是不清不白的,因为纳粹曾利用过他诸如“权力意志”和“超人”之类的观点。尽管如此,福柯仍为尼采的书而着迷。“我们很少有时间读书,”班盖回忆道,“那里可游览的地方太多,简直忙不过来。但稍一得闲,哪怕只有半个小时,不管是在海边沙滩上,还是在咖啡馆的平台上,他都会打开这本书(那是法德对照的读本),继续他的阅读。”

33、当我们谈论价值的时候,我们是在生命的激励下、通过生命的镜头谈论的:生命迫使我们制定价值;当我们制定价值的时候,是生命本身通过我们进行评价……由此可见,那种违反自然的道德——它把上帝视为反生命的概念,视为对生命的判决——也不过是生命的一种价值判断,——什么生命?何种生命?——我已经给出了答案:是衰退的、衰弱的、疲惫的、被判决的生命。(……)它是被判决的人做出的判决……

34、但是,自由意志的幻觉不是他排斥犹太教基督教道德的主要原因。正如他在极具风格的自传《看这个人》中所说,“它不是作为错误的错误”,他反对这种道德。尼采反对道德的核心主张更为激进和不自由:犹太教基督教道德或其它美学的或否认生活的道德支配下的任何文化都不利于实现人类的卓越潜力。正如他在《论道德的谱系》中所说,“如果可能的最高权力和最杰出超人从来都不能变为现实,道德本身处于极端的危险之中,道德本身要受到谴责,”该怎么办呢?

35、这种思想方法在尼采以及后现代主义看来,是痴心妄想,根本不可能实现。

36、福柯最早期的著作是他的博士论文《古典时代疯狂史》,非常典型的受尼采影响的一本书。尼采曾经说过,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历史,为什么没有一部关于疯子的历史。很偶然的一句话,但福柯把这句话写成了一本大书,而且基本上是为所谓的非理性辩护。通过讲疯子的历史,福柯事实上谈的是理性和非理性的关系,这也是一个讲述欧洲历史的角度。

37、存在的纷乱。《悲剧的诞生》之诞生。基底的残酷。尼采在战争中。奴隶。道德思维对抗审美思维。对起义的害怕。对文化的隐秘的透视。在可怕事物前的幻灯片和隔板。狄俄尼索斯的智慧。

38、因此,问题不是如何离开和克服我们的偏见,而是如何强化我们的本来生命,如何正确地进入、保持和扩大我们的本来生命的偏见。因此,尼采不是试图通过超出偏见的普遍视野来克服偏见,而是将偏见和视野狭隘看作生命健康的前提,看作面对意识和知识的过度发展需要加强而不是削弱或者消除的东西。透视和偏见代表了维持生命和提高生命的必要条件,既是限制也是力量的来源。在《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中,尼采批判现代人的“历史病”和“知识病”,认为历史知识所带来的视野扩大侵蚀了生命的根基,使人不再能够像历史认识和感觉有限、视野偏狭的阿尔卑斯山谷的居民一样,心无旁骛地坚持自己的判断。这样一个人的判断是偏颇不公的,他的经验是残缺不全的,但他却挺立在不可战胜的健康和精力充沛之中,让所有看到他的人都赏心悦目,而在他旁边,更为视野开阔、更为正义和博学的人却疾病缠身,日益瘦弱,因为他的视域的边界不断变动,正义和真理之网在他面前不断无限地展开,使他根本无法迈开他的双腿,开始行动。

39、  我们分开讲了两种精神后,接下来肯定要思考二元的统一是否可能。尼采先从抒情诗人入手,展开讨论。抒情诗人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一种主观性的诗人,所以他们的诗歌难以称得上真正的艺术,可实际上,他们表露的自己的真实情感,是日神精神极致“素朴”的作品。也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作品。日神精神本身就是外观的外观,即世界本源太一的外观是真实世界,真实世界的美丽外观是日神精神。所以当人与自然和谐统人所做的诗,是自然的诗,人的自我体察了自然的自我,然后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并不是随便说说什么而已,这是基于客观的。作者客观的表达世界本身的原始痛苦和原始回响,然后自己与这痛苦回响融为一体。“这时,他即是主体,又是客体,即是诗人和演员又是观众。”日神精神是形体艺术,他是有具体的表现形式与对象的。

40、1889年1月,他住在意大利的都灵。一天他看见一个车夫在街上抽打一匹马,他跑去制止,在抱住马的脖子时他崩溃了。之后一些天内的情况不大清楚。一个朋友收到了他的最后一张明信片:“我在射杀所有反犹分子。狄奥尼索斯。”

41、过去的哲学和宗教思想家用广度和长度来克服强度,但他们广度和长度是稀薄的,这促使他们不诚实地进行掩饰和伪装。尼采则反其道而行之,用生命的强度来克服过去哲人们的广度和长度,世界和永恒,同时承认,主观就是主观,短暂就是短暂,而由于既然不再有一个超越的客观和永恒来裁定“主观”和“短暂”,“主观”也就不再仅仅是“主观”,“短暂”也就不再仅仅是“短暂”,“偏见”也就不再仅仅是“偏见”。尼采用浪涛来描写权力意志和生命。作为生命的象征,浪涛既不是主观的也不是客观的,既不是短暂的也不是永恒的,它在升起和落下之间忘记了这一切,它就是它自己,或者说,它因为主观而客观,因为短暂而永恒。浪涛升起又降落,涌起的曲线伴之以下降的曲线——这正是使生命完美的双重曲线。

42、但是,在人生道路坦荡顺利之时,尼采是充满热情的。1868年,他与理查德·瓦格纳会面了,后者是当时红极一时的作曲家,他关于音乐音调和管弦乐色彩的革命性思想在整个欧洲公众中掀起了一场风暴。

43、宗教和道德所建立的每个命题都包含着它;教士和道德立法者是那理性之堕落的始作俑者。——我举个例子:人人知道著名的柯纳罗的书,他在这本书里把他的节食推荐为活得长寿、幸福(以及有德)的良方。

44、表面上看,尼采的童年是不稳定的和被骄纵的。他的父亲是德国东部路德教的一个牧师,5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是在一群令人敬慕的清教徒女性中长大的:他的母亲、妹妹、祖母和两个未出嫁的姨妈。

45、与此相对,平等主义者要求限制和逐步缩小现存的不平等,要求既得利益者对社会做出更大份额的补偿;他们的理由既可以是社会平衡稳定的实用考虑,也可以是基于公权力正当性和合法性的理性追求。当代西方民主制中精英主义和平民主义的冲突,在德里达看来,是两个“不可彼此还原”的原则,造成“不可和解、相互伤害”的伤口,悲剧的根源在于,每个人以自己的经济思维,在全然他者的领地上“算计属于自己的朋友,算计他人。”(13)35

46、对于所有过去的哲人来说,真理是最强大的诱惑,道德是最大的诱惑,但是尼采不再需要这种诱惑手段,真理放进他的嘴里但又从他的嘴里吐出,因而尼采不是通过真理而是通过与真理嬉戏的生命运动获得权力和胜利。所有的哲人们都对真理和道德有所依赖,而极端的人是唯一不需要盟友的人。真理和道德出现了,随即又被取消了。我们看到,在尼采那里,偏见如何援引沉重同时又克服沉重。尼采自豪的说,他因此超过了迄今为止的所有哲学,因为包括怀疑论在内,所有的哲学都以单一的重装命题护体,都以道德和真理为最高价值。(尼采,《权力意志》(商务),前揭,页10)尼采则以与最沉重的东西嬉戏和舞蹈作为力量之源。

47、人类之所以生生不息,正因为有希望,渴望自己的未来越来越美好,渴望将来有一个自己爱的,并且她也爱自己的爱人,两情相悦的温暖过一生。但如果照尼采的悲观想法,这一切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你所认为的最忠心的爱人或许在其内心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48、本书作者萨弗兰斯基是当今德国著名作家、哲学家,其著作目前至少已被译成十三种语言。众多著述中的两本也已有中译,一是他的《海德格尔传一一来自德国的大师》商务印书馆 1999年版;二是他的《恶一一或者自由的戏剧》,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这本《尼采思想传记》是他又一部用心之作。它从尼采酷爱的音乐着手,顺着他生平的重大事件与著述顺序,清晰地展示出尼采思想的发展脉络与主旨,最后以其思想对后世之影响的提示收束。与上述研究专著相比,作者没有掺入自己“微言大义”的奢望,也不怎么做“补正纠偏”的尝试,着眼的多是尼采人格发展背景上的思想意旨,以及这些思想与西方哲学史和思想史的纵向联系和横向关涉。与上述生平传记相较,他绝不拘泥尼采的生平琐事和生活变迁,更不屑重复那些人们早已耳熟能详的逸事奇阔,而以思想发展为红线,辅以对其思想形成有特殊作用的生平材料,为读者提供了一部翔实和生动的尼采思想史。 价值重估的社会观点,永恒轮回的宇宙规律,超人作为人类理想,权力意志作为历史解读,这些尼采学说中的要点,无不被他以自己独到的叙述点拨。

49、按照尼采的这种思维,那人类根本就没有什么高级的地方,如一切自然界的动物一样。但是无数的先哲告诉我们,人类之所以是人类,就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人之所以为人,因为人有责任、有担当、讲道德,讲法律。人类在生理的主导下,但更在一定的文化规则的支配下。尼采的思想把人类的一点弊端和思想的不足过于放大,而且还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诚然有的人的内心是不那么干净的,但大多数人还是在社会规定的规则下,认真勤勉的做着自己,尽着自己应尽的义务。

50、(1)宗教乃是人所创立的,保罗、摩西可以创教,当然其他的智者也都能创立。因此,查拉图斯特拉便是以先之圣人的姿态献身布道。这样的概念,事实上就将传统宗教的地位给瓦解了。因为既然宗教是人类历史的产物,那么是人创造上帝,而不是上帝创造人。当然人也可以随时将所创造出来的上帝给杀死,因为创造上帝的人类有权这么做。

51、“人的所有伟大和最伟大的江河究竟流向何处?难道没有为它们而存在的海洋?”——你成为这种海洋:那么,这种海洋就存在了。

52、第人生而平等是事实,还是人应当拥有的平等权利?

53、任何意义上的任何一种错误都是本能衰退和意志解体的结果:差不多可以用这来给恶下定义了。一切善都是本能——因而都是容易的,必然的,自由的。艰难是一种抗议,神与英雄属于不同的类型(用我的话来说:轻捷的足是神性的第一属性。

54、林语堂评价它:物质上,不得了!精神上,了不得!

55、世上没有真理,只是解释。许多真理都是以笑话的形式讲出来。不相信自己的人总是在说谎。

56、大部分痛苦不过是主体感受到的痛苦,大部分幸福的“舒适的”人并不是人类卓越的典范。尼采当然知道这些。(说到痛苦,他绝非“游客”--在他1879年从巴塞尔大学因病退休之前,一直到他1889年最终精神崩溃,他都承受了身体疾病的极度痛苦,很可能是因为梅毒没有治好)。尼采注意到痛苦可能是非同寻常的创造性刺激,至少在某些人身上的痛苦(包括他自己在内)是如此---只要读一读贝多芬的传记就能看到这种典型案例。

57、▲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尼采著作全集》(第六卷)

58、从那时起一直到他1900年去世,尼采一直在他人的护理下生活。他没再写过任何东西,不管是书还是信件。他也再没有谈论过他的思想。

59、尼采在1887年的一个笔记本里写道:“一旦我们拥有了全球性的经济管理(这很快就要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人类就会发现它彻头彻尾地成了一架为这种经济服务的机器,那将是一部巨大无比的发条装置,由无数极其微不足道的、极其精细的‘被改造过的’齿轮所组成。”

60、建议你,一定不要错过这套能够全面还原西南联大课堂风采的教科书合集。

61、总的来说,辩证法不是世界的悲剧图景,相反,它是悲剧的死亡,因为它用理论概念(苏格拉底)或基督教的概念(黑格尔)替代了悲剧图景。黑格尔的早期作品所体现的正是辩证法的终极真理;现代辩证法是真正的基督教意识形态。它想替生命寻找正当的理由,并使之屈从于否定性的工作。然而,基督教的意识形态与悲剧思想还是在一个问题上有相通之处,即生存意义的问题。依据尼采,“生存是否具有意义?”是哲学的最高问题,是最经验主义的甚至是最具“实验性”的问题,因为它在同一时刻提出了诠释和评价的任务。严格说来,这一问题意味着“什么是公正?”,而尼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的整个工作就是为了正确理解这一问题所做的努力。关于这一问题,当然存在蹩脚的诠释;长久以来,似乎只有被当作某种有缺陷的或者应该受到谴责的东西、当作某种不公正的从而应该为之正名的东西时,生存才具有意义。为了对生存进行诠释,需要一个上帝的存在;为了给生命正名需要拯救生命,而拯救生命又需要非难生命。生存的评价总是脱不开内疚的陈词滥调。这便是危及整个哲学的基督教启示。黑格尔从苦恼意识的角度来解释生存,但苦恼意识不过是内疚意识的黑格尔版。甚至叔本华……叔本华虽然使生存与公正的问题获得了空前的反响,但他却是在苦难中发现了否定生命的方式,并在否定生命中找到了为生命正名的唯一途径。“叔本华是我们德国人当中第一位公认的不屈不挠的无神论者:这便是他敌视黑格尔的秘密。在他看来,生存的非神性是既定的真理,明确无疑、不容辩驳之事……我们一旦拒斥基督教的阐释,叔本华的问题便令人悚惧地矗立在我们面前:生存究竟有无意义?这个问题需要好几个世纪的时间才能得到完整深刻的解答。而叔本华本人作出的回答,请原谅我这么说,是不成熟的,是一枚青涩的果实,是十足的折衷,他早早停下来,陷在基督教禁欲主义道德观的窠臼里,在这些道德观中人们同时抛弃了自己的信念和对上帝的信仰”(《快乐的科学》,357)。那么什么才是理解这一问题的另一方式,才称得上是真正悲剧性的理解方式,依据这种理解,生存会为一切它所肯定的东西正名,甚至包括苦难,而不会由苦难替它正名,换句话说,不会因苦难被神圣化?

62、“在你必须跨越的生命之河上,没人能够替你搭桥,只能靠你自己”,尼采在“教育家叔本华”中写道,“不错,有无数的通道、桥梁和半神人物愿意带你过河,只是需要你为这些付出你的自我。你会把你的自我抵押出去,然后失去它。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有一条仅供自己走的路。它通向何方?不要问,走就是。”

63、对人生价值的积极肯定,引发了人们对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的思考,重新定位人生;对工具理性和工业文明的否定性批判,开启了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另一方面,对理性的批判,对传统的否定也存在着片面性,这正是后现代主义欣赏的一面。

64、有些影响,如法西斯运动早期他的思想的普及程度,似乎是可怕的,但是那些纳粹分子的开路先锋对尼采思想的解释,实际上与尼采的真正意思完全相反。

65、相反,朗格是新康德主义者,也是德国思想界“唯物主义”转向的朋友。前者是黑格尔影响力衰弱后德国哲学“回归康德”的复兴的组成部分,后者是1831年之后反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主要反应。这种反应虽然通过路德维希·费尔巴哈(LudwigFeuerbach)和卡尔·马克思而熟悉了当今哲学家,但其主要推动力实际上来自1830年代德国出现的生理学的戏剧性发展。唯物主义在1850年代德国思想界的大爆发的标志是路德维希·毕希纳(LudwigBüchner)的《力与物质》(ForceandMatter)的出版。它成为出版界的轰动事件,立刻成为畅销书并多次再版。它的信息是“现今时代的研究和发现不再允许我们怀疑人类是像所有其他有机体一样的自然产物,虽然拥有所有心理和肉体器官。”(我们可以设想毕希纳就是19世纪的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Dawkins):真正的科学发现的普及者,同时也是手法细腻的意识形态宣传家。)尼采首先从朗格那里学到德国唯物主义者,在1866年的信中说,“康德、叔本华,还有朗格的这本书-我再也不需要其他任何东西了。”

66、大师们对学问的问真、对研究的务实,教育风格和内容上的自由奔放,都能让你读到心潮澎湃、如痴如醉。

67、(1)Peter Levine.A“right”nietzschean:LeoStraussandhisfollowers.NietzscheandtheModernCrisisoftheHumanities(M).Alban:SUNYPress,19

68、勇于承认自己的透视和偏见在强大的自然和本能中有其基础,而哲人们的伪装成客观、绝对和普遍的成见在虚弱的意识和思想中有其基础。与迄今为止哲人们对于意识和思想的高度评价不同,在尼采看来,生命本身与有意识思考的距离要远大于与无意识思考的距离。动物当然能思考、感觉、意欲和记忆,而无需让这一切进入意识中,而这种感觉、思考和记忆即使在理智发达的现代人身上也是占更大部分的。就像弗洛伊德所说,人的绝大部分精神生活都是无意识发生的。人之所以需要让某些精神活动进入“意识”,不仅思考而且让别人“看见”其思考,是因为人是脆弱的动物,需要他的同类的帮助和保护,因此他必须能够懂得如何传达自己,让其他人理解他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思想像一切有机体一样,本身可以是完美无意识的,但是,由于群体生存的压力,为了相互理解和相互帮助,其中一小部分变成了意识,而在尼采看来,这小部分是我们的思想中最肤浅的一部分,因为只有这些变得有意识的思想才以词语的形式,也就是说,以平均和平庸的交流符号的形式发生。离群的人和猛烈的生灵不需要意识。意识不属于人的个体存在,而属于人身上的那种团体性、群体性的方面。因此,哪怕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尽可能个别地理解自己,“认识自己”,我们却还是会把非个体本身,把“平均数”带给意识。因此,我们能够意识、思考和体系化的世界是一个肤浅的、符号的、一般化的世界。可是这个体系化的思想世界反过来却要求成为本体,要求引导和裁决整个生命。平均化的意识成为主导带来了生命的堕落和危险。(尼采,《快乐的科学》,前揭,§3)

69、《人性的,太人性的》。概念的化合。逻辑的世界否定和有处世能力的实用主义。社会的可怕的事物。同情。快活的自然主义。形而上学的批判。晦暗不明之存在的谜团。因果关系代替自由。

70、尼采的古典学训练已经让他掌握了古代哲学;苏格拉底前的哲学家(拥有简单的自然主义世界观)是他最喜欢的人,他不赞同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这种情况在其著作中始终存在。碰巧的是,他在1865年和1866年通过叔本华发现了当代德国哲学,一年后,发现了新康德主义者弗里德里希·朗格(FriedrichLange)。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首次出版于1818年,几十年后才广为人知,可能归功于黑格尔在德国哲学的影响力衰弱。)这本书确立了尼采的存在主义核心主题:考虑到人生持续不断的、毫无道理的痛苦,人生的合理性何在?叔本华作出了“虚无主义者”判决:死了可能更好些。尼采想抗拒这个结论,想“确认”人生的价值,正如他常常说的那样,甚至说出这样的话:我们应该心甘情愿地拥抱包括所有痛苦在内的“永恒轮回/永劫回归”(eternalrecurrence他最著名的说法之一)。

71、  关键词:日神精神,酒神精神,抒情诗人,萨米尔,大魔王苏格拉底

72、这句话概括了一个怪异难解的信条。这是一句我们应努力理解的话,——不仅因为福柯在阅读时认为它重要,还因为它直通他的“伟大的尼采式探求”的内核。

73、海德格尔指出,从很早开始,关于公正的思想就成了尼采的一个中心思想。尼采是在他对前苏格拉底形而上学的沉思中,突然产生这个思想。这个关于公正即dike的希腊思想在尼采那里点燃并且贯通他整个思想越来越隐而不显地燃烧,不断激励着他的思想。海德格尔认为,在查拉图斯特拉这个形象中,尼采创造了对他本身来说不可企及的这样一种思想的理想。在这个时期,尼采写下了一些简短的笔记,对他的“公正”思想作了极为明确的表述。然而,尼采并没有把这些思想公诸于世。而在最后几年,他对所谓公正保持沉默。(海德格尔:《尼采》,前揭,页6)

74、因此,如果我们因为尼采后期哲学中越来越强烈的论战甚至谩骂——特别是在最后的《偶像的黄昏》和《敌基督者》中——而看不到尼采思想的肯定性,那么,在尼采看来,这不是因为我们不够细心或眼光不够敏锐,而是因为我们完全看错了方向,因为我们站错了立场。当我们从尼采所批判所攻击的对象的立场,也就是传统哲学、道德和宗教的立场出发,那么,无论我们是赞同这些攻击还是反对这种攻击,我们所能注意到的都只能是这种批判性,但是,如果我们转而采取那个进行批判的主体的立场,体会这种立场对于那个进行批判的存在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的意义,体会他由此获得的解放之感、力量充溢之感和创造之力,我们就会发现,这种批判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其实质是对批判者自身存在的释放、赞颂和肯定。不是为了攻击道德,而是已经成为其所是的非道德和非道德主义者不能不自我肯定,自我宣告其存在:

75、只是简单地确认我们处于某某状态的事实,这从来不能使我们感到满足。只有当我们给这一事实提供一种动机说明之时,我们才容忍它,——即意识到它。记忆在这种场合无需我们知道就自动工作,唤来相似的既往状态以及与它们连合并生的因果说明(不是它们的因果联系)。

76、尼采很快就对康德感到厌烦了,虽然康德和柏拉图仍然是他在写作中最经常引用的“哲学的”对手,就尼采的批判方法而言,“哲学的”这个说法或许产生误导。有名的是,尼采的独特写作风格非常类似伟大哲学家的经典:他的写作总是带有个人特色,格言警句不断,充满辩论和抒情色彩;他可能在同一篇文章里开玩笑,辛辣嘲讽,时而粗暴无礼,时而循规蹈矩,时而毫不留情地尖刻攻击。他完全回避了哲学论证的理性话语形式。在考察哲学话题(道德、自由意志、知识)的过程中,尼采求助于历史的、心理的、语文的和人类学的观点,但从来没有求助于本能或先验性apriori 的知识,更不要说三段论了(他曾经在《偶像的黄昏》中说俏皮话“没有什么比辩证效应更容易被消除了。”)

77、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详细的介绍了诞生于古希腊的日神与酒神精神,以及二者结合后产生的悲剧。全书围绕着酒神精神而展开,日神精神甚至可能屈居其后。直到悲剧将二者结合,古希腊的美走向巅峰,而悲剧的终结恰恰是被我们称道的大思想家苏格拉底的出现。因此,笔者想做的不过是将全书的核心以较为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苏格拉底被人所贬低甚至称为“魔鬼”实在有趣,所以文章最后的部分他才会登场。

78、有人说,书中很多观点是从未想过的,见解新颖、醍醐灌顶。

79、  随着希腊的荣光不断的衰弱,悲剧摇摇欲坠,终于“大魔王”出现,神奇的苏格拉底,给了每况愈下的古希腊悲剧最后一击。我们刚才已经说了酒神精神是放纵的,感性的,随意的。也就是说人们自然的接受世界本身的丑陋,然后尽情的放任自己享受这世界。所以对于一般人来说,直觉从事创造和可定的力量,而知觉进行批判和劝阻,而苏格拉底直觉进行批判,而知觉进行创造。

80、西方人历来有崇拜知识和真理的传统,就好比中国人历来崇拜贤者和圣人一样。

81、“成为自己”,看来绝非易事——尤其是在上述情况下。一开始,人们必须重新找到匿形于其中的混乱,那是一个无定形的肉体活力贮存库,这种肉体活力,如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AlsosprachZarathustra)中所言,甚至还可以使我们这些现代文明的创造物得以“生出一个舞蹈明星”。开发我们自己动物本性的原初要素,在尼采看来,就是重新掌握“超验性”的神秘能力,就是运用他所谓的“权力意志”。不过这种能力尽管十分重要,尽管能起解放作用,它还只涉及人类复合物中的狄俄尼索斯要素。

82、  “摩耶的面纱不能揭开?那只是懦弱的人骗自己的胆怯而已!”酒神的信徒如是说道。世界本身是残酷的,是丑陋的,所以那又如何?那就直接放纵吧,我就是丑恶的,怎样呢?纵欲吧,痛饮吧,为所欲为,甚至胡作非为,残暴与丑陋全不遮掩,尽情的享受生命本真的渴求,不管它是怎样的不堪,就是享受丑恶!这种藏在每个人心里的鬼不是任何人、任何时间,都能放出来、都敢放出来的。所以人们需要一醉,喝醉了,不是自己放纵的理由,那理由一直在每个人心里,因为放纵本来就是每一个跳动的心脏的渴望,醉只是一个导火索,他点燃的每个人心中的火焰而已。

83、(11)尼采著作全集:第6卷(M).孙周兴,李超杰,余明锋,译.商务印书馆,20

84、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又掀起了一阵一阵的尼采热,其著作相继被翻译出版,且不断有新译本问世,尼采成为当代中国拥有最多读者的西方哲学家。

85、尼采在上帝和基督教道德观的熏陶下长大。父亲、祖父、外祖父都是路德派牧师,尼采本人上大学时曾经打算学神学。神学研究或许从来没有遭遇过如此引人注目的辍学者---后来嘲笑路德是“乡巴佬”,宣称自己是出类拔萃的(parexcellence)“反基督教者”。年轻的尼采上大学一年之后转向古典语文学---研究古代希腊和罗马世界的文献和文化,在这方面他取得不俗的成绩,甚至在博士论文完成之前就在1869年赢得巴塞尔大学的聘书。很快,他遇见了作曲家理查德·华格纳(RichardWagner),曾跟随他短暂学习,设想华格纳的音乐将可能拯救欧洲文化,使其脱离基督教道德的不良影响。但几年之后,他对华格纳的热情减退,尼采的成熟哲学观点开始形成,他对华格纳狂热的反犹主义越来越感到幻灭。

86、虽然对读者来说,尼采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独立的,具有各自不可替代的位置和意义,但就尼采个人生活和思想的实际经历来说,却存在着一个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既是他生命的最低点,也是他变得健康和更健康——至少尼采自己在灵魂中是这样深刻感觉的——的开始。《朝霞》,正如其名字,意味着转变和新的开端。

87、 人们只要看一看《朝霞》或者《漫游者及其影子》,就能理解这种“回归自我“是什么了:那是一种至高的痊愈本身!……其他的痊愈都只是它的结果。

88、明明是“最穷大学”,却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与哈佛、剑桥、耶鲁齐名而毫无愧色。

89、相信不少读者已经猜到了,它就是中国历史上“最群星闪耀”的大学——

90、全书没有出现一个否定性的词语,没有攻击,没有狠毒。……“无数的朝霞,还没有升起”,……本书作者到哪里去寻找那新的黎明,那迄今还没有发现的、开启新的一天的烂漫朝霞呢?……要在一种对所有道德价值的摆脱中去寻找,要在一种对所有以往被禁止、被蔑视、被诅咒的东西的肯定和信赖中去寻找。这本肯定之书向纯然恶劣的事物散发出它的光芒、它的爱意、它的温存,它使这些事物以重获“灵魂”、好良心、对于此在的崇高权利和特权。道德并没有受到攻击,道德只是再也不被考虑了。

91、以这一时期为转折,尼采将他的生命和思想划分为两个阶段。在清醒生命最后几个月中,尼采回首往事,将这一转折之前的语文学家生涯,他对叔本华和瓦格纳的追随,看作是本能“迷途”的时间。尼采对整个转折之前的时期的标志性概括是“误入歧途”:尼采感到自己的本能当时整个误入歧途了,而个别的失误,无论是瓦格纳还是巴塞尔的教职,都只不过是这种总体迷误的标志而已。尼采认为自己当时忘记了生命的使命,最初是由于“无知”,由于“年轻”,而陷入了这种“无自身性”当中,而后来则是由于惰性,由于所谓“责任感”,继续停留在这种本能和生命的迷途中,停留在这种学者和学徒生涯的“无自身性”中,停留在逃避自己的使命的虚假的“谦逊”中。将尼采从这种迷途中拯救出来的是疾病。疾病给予他一种完全改变自身习惯的权利,静卧,休息,遗忘,与过去的工作和阅读彻底断了关系。在他身体状态最差甚至不得不辞去工作的时候,他的健康却开始恢复了,他本来的自我,那个最深层的自我,仿佛一直被埋在下面,一直不得不无声地听从另一个自我的命令,现在又慢慢地复苏了,并终于说话了,而尼采的身体也因为辞去了语文学教授的职务,因为瑞士和南欧适合的气候,生活方式,饮食等等,特别是因为开始变得自由的精神,而得到了某种程度的恢复。尼采将从这一转折点开始之后的全部生活都看作是一种康复和更康复:

92、后来的动机说明被首先感受到,还伴随着仿佛在电光中一闪而过的成千细节,随后才是炮击……发生了什么?某一状态所造成的想象被误解成了这个状态的原因。——事实上,我们在醒时也这么做。

93、换言之,在尼采看来,人们的思想、知识都不是客观、中立的东西,不是透明之物,而是隐含人的欲望、需求、权力。尼采的非理性主义认识论,被法国思想家福柯,进一步发展为权力知识学。

94、多么难解的箴言,多么神秘的顿悟!福柯的“伟大的尼采式探求”究竟意味着什么?而且,为什么是尼采,尤其是写《不合时宜的沉思》的尼采,在1953年8月西维塔维齐亚的阳光下对他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95、尼采认为,传统理性主义意味着人性的沉沦、堕落,他的超人意志才是对人性的锤炼和提升。

96、后世人赞它:“讲台上,人人是大师,讲台下,则是未来的大师”。

97、此书作者,德国当代哲学家和传记作家萨弗兰斯基,其著作目前至少已被译成二十九种语言。十年中其著作外译语种,翻了不止一倍,可见他名声在外,如日中天。其众多著述中,六种已有中译。除了《海德格尔传》(1999) 、《叔本华及哲学的狂野年代》(2010)以及这里的《尼采思想传记》(2010),另有《恶一一或者自由的戏剧》(2001)、《席勒传》(2010)和《荣耀与丑闻一一反思德国浪漫主义》(2014)。之所以这样排列,只想顺势说明,这后面四种均由笔者译出。

98、"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尼采

99、尼采思想,包含非理性主义和反本质主义精神,直接启发和影响了西方后现代文化。

100、短短一节课的内容,就抵得上普通人读10本书。

101、ISBN:9787108060150定价:00元

102、时至今日,尼采思想仍是西方哲学史、文学史、思想史上无法绕过的一个“难解之谜”。其观点:价值重估的社会观点,永恒轮回的宇宙规律,作为人类理想的超人学说,作为历史解读的权利意志。

103、凤凰给诗人看一卷正在慢慢烧掉的东西。它说:“别害怕!这是你的作品!它没有时代精神!它更没有反时代精神!因此,它必须烧掉。不过这是一个好兆头,它具有朝霞的某些性质。

104、我们大部分通常的感觉——器官活动或受阻时的种种抑制、压力、紧张、爆发,特别是nervussympathicus的状态——都激起我们的原因冲动:我们希望有理由处于某某状态——好的状态或坏的状态。

105、与此相反,现代制度的奠基者无不主张社会成员的平等权利,即使主张君主专制的霍布斯也要求专制必须建立在社会成员共同认可的平等权利的基础之上。权利平等的现代主张不否认人的自然能力和社会地位是不平等的,而是在强调:好的社会制度使得生而不平等的人享有平等权利,而坏的社会制度让即使生而平等的人也要带上不平等的枷锁。

上一篇:小时代1经典语录(短句97句精选)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句子大全

  • 爱情伤心的句子说说心情(短句111句精选)
  • 复古风格的qq网名【网名精选122个】
  • 关于风的名字男生网名【网名精选126个】
  • 关于友情的古诗文名句(短句54句精选)
  • 两句关于尊师的名言(短句36句精选)
  • 简短温柔的网名【网名精选106个】
  • 关于爱情的哲学句子(短句48句精选)
  • 描写诚实守信的名言警句(短句48句精选)
  • 教育家的名言(短句86句精选)
  • 带乔巴的网名【网名精选51个】
  • 生命的箴言经典句子(短句78句精选)
  • 实践出真知的歇后语(短句18句精选)
  • 你的名字动漫网名【网名精选76个】
  • 关于爱情的人生感悟句子(短句38句精选)
  • 实践出真知的生活例子(短句58句精选)
  • 男生好听的qq日文网名【网名精选114个】
  • 句子大全相关栏目

    推荐句子大全

  • 词语接龙大全两字(短句15句精选)
  • 形影不离造句二年级(短句32句精选)
  • 用像造句子比喻句(短句41句精选)
  • 关于爱与关爱的名言警句(短句98句精选)
  • 汤姆索亚历险记人物介绍(短句94句精选)
  • 教师节的祝福语简单(短句85句精选)
  • 有趣的歇后语五年级下册(短句22句精选)
  • 传统感恩小故事(短句25句精选)
  • 最新句子大全

  • 尼采的思想有多可怕(短句106句精选)
  • 小时代1经典语录(短句97句精选)
  • 诚信成语故事20字简短(短句36句精选)
  • 傻子上学小品台词剧本六人(短句27句精选)
  • 论语精华100句(短句44句精选)
  • 疾学在于尊师(短句34句精选)
  • 两句关于尊师的名言(短句36句精选)
  • 让子弹飞大风起兮云飞扬台词(短句60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