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品味句子网
菜单
伤感句子 伤感语句 伤感短句 伤感语录 伤感短语 句子大全 说说文案

虚极静笃和光同尘(58句精选句子)

来源:句子大全 发布时间:2024-04-23 09:27:34 点击:59次
品味句子网 > 句子大全 > > 虚极静笃和光同尘(58句精选句子)

虚极静笃和光同尘

1、这一章并不是专讲人生,而是主要讲认识世界,当然也包括认识人生。但无论是认识人生哲理,还是认识客观世界,其基本态度是“致虚”、“清静”、“归根”和“复命”。

2、孙四海,生于1966年,北京市人,供职于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为中国民主同盟第十届中央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绿色建筑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

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4、翻译: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内心平静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

5、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6、“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第八章)

7、王本:“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乙本作“道乃没身不殆”,脱“久”字,甲本“道乃久”三字残损,后四字为“忽身不怠”。甲本“殆”为“怠”。

8、“天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天物”就是指物理世界。“云云”可指纷纭复杂,也可指变化多端。天物不管如何变化,不离一个根本:“各复归于其根。”从哪里来,仍到哪里去;怎么来,怎么去,循环往复,不离其本。从始点再回到始点。如日出日落,如春生秋落等等自然现象。这种归根的自然现象就叫静。

9、仙经曰:「子欲长生,守一当明。」叁家圣人教人,除以中为道体外,又复以一为道体。道本虚无。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惟在此虚无中,有宇宙天地万物,若无「中」则上下左右,运行生息,俱无由立,亦无由维系而至於不坠不灭。虚无不可穷不可见,以一见之。仙经谓「守一存真,乃能通神」者在此。老子曰:「道生一生二生叁,叁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生於一生於道,故守一即可至於道。老子又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王侯得一以为天下贞。」一者道之始生,而为万物之母,故老子又有「守母」之训,庄子有「我守其而处其和」之训。守一为得一之阶梯,乃入道之不二法门。冥心於合气於淡,则不二叁,心不二叁即定;行者於此,宜将牙关咬紧,死尽偷心,冥合於此为定心妙法。孟子曰:「天下乌乎定?定於一。」俞真子曰:「人心乌乎定?定於一。」一心不动,一念不生,即自得定。惟心不冥极,杂念纷起,根尘不净,难得见一不可见,又乌乎守?乌乎定?一者道体,人与天地万物之共性,见一即见道,亦即佛家之见性工夫。心一冥极,则自「灵台一而不桎」(庄子语),而清虚澄澈;便即见亦即见性,迄乎见性,便即入道。迄与道合,一亦不立,性亦不立,而其极於无。宇宙天地万物人我,打成一片,而复归於浑沌无我之境界。

10、先说“致虚”。虚无是道的本体,但运用起来却是无穷无尽的。“致虚极”是要人们排除物欲的诱惑,回归到虚静的本性,这样才能认识“道”,而不是为争权夺利而忘了“道”。

11、“归根曰静,是谓复命。”世间万物归根的过程是“由动而静”的过程,一片树叶从幼芽到青绿,最后无法继续生长成为一小片枯黄,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再到生命的结束,都是从生机勃勃到静无声息的过程。这个“归根”的过程看上去是“由动而静”的过程,实际又是一个“由静而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孕育着新的形态、新的生命、新的物种,也即老子说的“复命”。一片树叶枯黄了,它可能变成一粒尘埃,再变成地球另一端的一片树叶或者一只蝴蝶的触须或者一个人的指甲……;一个人生命结束了,他(她)可能变成一捧土,然后又变成一棵树或者一块石头或者一头大象或者一泓清泉……。我们说的“死亡”、“消亡”只是一个存在形态的短暂更替、灭失,对于“道”而言,这些都是过程,都是过程中的瞬间,都是整体的一个局部。比如我们一个人出生、死亡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算不了什么,我们人类这个物种在宇宙中也算不了什么,这些相对于“道”而言更算不了什么。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不能把老子讲的“复命”等同于物理学上的“物质不灭(能量守恒)”。老子讲的“复命”应该指“道”生育的一切,既包括物质部分,也包括精神部分;既包括我们人类现在已经认知的世界,还包括人类现在未能认知的世界……

12、但总的来说,根本方法和途径则是“致虚极守静笃”。这六字要言之所指,就是归根复命,合于大道。

13、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4、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赢得爱戴;把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陈鼓应)在现代社会,我们当然不必标榜自己,要求做成圣人,但这种舒张胸怀的态度还是值得学习的。有时候泥于一得一失,看起来像是很务实很真实地活着,实际上却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弹性。失去了弹性的生活怎么能持续很久?

15、任继愈说“老子主张要虚心,静观万物发展和变化,他认为万物的变化是循环往复的,变来变去,又回到它原来的出发点(归根),等于不变,所以叫做静。

16、虚极静笃、笃静悟初、致虚守静这类词都是佛家用语,大意都差不多。

17、“以清静之道治国,以诡奇的方法用兵,以不搅扰人民来治理天下。”(陈鼓应)这不仅是治国的道理,也是作为为人处世的借鉴。遇到难题,我们可以用智慧,出“奇招”来解决,但正常的时候,或者要作正大之事的时候,事业也保持一种正常的常态,就像老子曾经说过的“企者不立”一样,归于自然之道,方是天下归仁之时。

18、高明注:“此节经文每句皆作连缀重语,今本则将‘静’、‘妄’等连缀重语删去,虽然用字从简,则经义不若帛书甲乙本详实,从经文内容分析,殊觉删之不当。今据古今各本勘校,此文当作:‘归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

19、 “法无定法”。书法的法理在历史上形成定论,指导一代又一代人登上了艺术的殿堂。然而正是这些法理,将人性定格、制约在固有的理法之中,心灵和性情不得以圆活充分地表现在作品中。怎样才能遵循于“法”,而又通达变法,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法无定法”呢?他认为要保持两种心态,摈弃两种心态:保持清静心、平常心;摈弃功利心、是非心。

20、但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惯例而分《道德经》为六十八章,相对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21、——物类千变万化源起于微细状态的“几”,有了水的滋养便会逐步相继而生,处于陆地和水面的交接处就形成青苔,生长在山陵高地就成了车前草,车前草获得粪土的滋养长成乌足,乌足的根变化成土蚕,乌足的叶子变化成蝴蝶。蝴蝶很快又变化成为虫,生活在灶下,那样子就像是蜕皮,它的名字叫做灶马。灶马一千天以后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干余骨。干余骨的唾沫长出虫子斯弥,斯弥又生出蠛蠓。颐辂从蠛蠓中形成,黄軦从九猷中长出;蠓子则产生于萤火虫。羊奚草跟不长笋的老竹相结合,老竹又生出青宁虫;青宁虫生出程(一种赤虫),程使马得以生长,马使人生存,而最终人又归于虚无,返归造化之初的浑沌中。万物都产生于自然的造化,又全都回返自然的造化。

22、“守静笃”,与上句句式相同,守住静的状态保持笃定。寂然不动曰“静”,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或者说态度,从现代科学角度看,守住自己对世界本源规律求索的初心,保持笃定,不受外界负面因素干扰,最终才能真正的求得”道“。

23、2021年到2022学年,我与其他十一位同学同赴福建厦门集美大学访学,在那里度过了精彩充实的一年。访学期间,不管是在专业学习上还是在生活阅历上,我都有很大的收获,较圆满地完成了访学的预期目标和任务。现对我集美大学访学交流期间在学习上的收获、对集大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以及生活情况做以下的汇报总结。

24、“复命曰常”,生命的回归,万事万物生命轨迹的循环往复是“常”,永不改变者、永恒的叫常。“知常明”是知晓“常”则明,就能洞彻一切事物。明作则吉。

25、“致”是动词,是做到、达到的意思,虚是无物,极是极致。“致虚极”,就是要做到空到极点,没有一丝杂念与污染,空明一片,湛然朗朗。

26、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27、“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第十六章)

28、此章从观察万物生命的轨迹,得出一切都是循环反复之道,明白这个道理,就可以终身受益。

29、诚致虚的极处,宁守静的定极,宇宙万物生发运动自然具现,我以天下观其归处。自然中万物的所有,最终都各自归复其一宗根。

30、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陈鼓应)“处众人之所恶”千万不能理解为做为大众所厌恶的事情。这是用水来比喻,说明谦下不争的道理。因为自然之道是“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的,所以处众人之所恶并不意味着被损害,反而预示着“拥有”的到来。这是老子的道理。

31、“容乃公”,能容万物,则无偏私。苏辙注曰:“无所不容,则彼我之情尽,尚谁私乎?无所不公,则天下将往而归之矣。无所不怀,虽天何以加之。”“公乃王”,此王不是统治天下之王,而统治自己之王。“王乃天”,能掌控自己,自己就是天。一沙一世界,一物一宇宙,在自身的小宇宙中,如天一样自然运行。

32、道家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静”,归于婴儿,甚至胎儿状态,无欲无惧,就是回归自然,解脱人生的忧烦。人之守静,就是保持婴儿状态,因此老子倡导“贵食母”“能婴儿”“复归于婴儿”“比于赤子”。

33、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34、《说文》:“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昆仑虚。”——此“虚”亦可理解为大山,“至虚极”意为达成最大的山。万物之大者,在人所能接触到的,当为山、海。“至虚极”当合下文“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万物旁作,万物最大的作,就是山与海了,古人认为沧海桑天,循环往复。“守静笃”合下文“天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归根曰“静”,“笃”即笃行,可用“周行而不殆”来解读,归根再生,循环往复。

35、《道德经》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为道教经典,所以有学者认为《道德经》被分为八十一章有明显的道教的九九归一的思想,在内容的分割上未免牵强。

36、回光法乃做功夫时,宜收拾精神,依照太乙金华宗旨所示:「于万缘放下之时,惟用梵天∴字,以字中点存眉心,以左点存左目,右点存右目,则人两目神光,自得会眉心。眉心即天目,乃为三光会归出入之总户。」(按∴字即梵天伊字,谓日月天罡在人身。总户为丹书所谓日月合壁处。)收拾精神,乃所以使周身之精气神聚于一处;回光乃所以使天地阴阳之气无不凝,而日月天罡之光无不合。故经曰:「专一回光,便是无上妙谛。回光既久,此光凝结,即成自然法身。」「光已凝结成法身,渐渐灵通欲动矣,此千古不传之秘也。」天地万物莫不有光,人身亦有光;心有心灵光,性有性灵光,脑有脑神光人佛家称头光),五官百孩,莫不有能,莫不有神,亦莫不有光;得其神则生,失其神则死;其于光也亦然。回光即所以外回宇宙之光,内回心性之光,外回自然所发之光,内回形体所潜之光,会于眉心,而住于泥丸;使内外之光,合而为一圆光。同时,并行返观之法。返觏之法,乃所以用观以养其神光也。天玄子谓:「玄门有「三回光法」「五返观法」,向极秘惜不传。盖「一念回光」,可直夺天地之机!专一返观,可即透造化之体。」惟均须于心境两空,一念下生时,方能修持有得,故亦为寂心正法。佛家天台宗主止观双修,有三止三观法,极为详密;禅宗主观心参究,密宗主观想持明,华严主法界澄衬;凡此均为观字法门工夫。诀法虽异,迄乎得道,则一也。

3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38、(人居天地之中,为百灵之长,应效法天地的美德,遵循自然造化之规。天地归根,为虚静柔弱的本体,人能虚静柔弱,则心性空明;天地复命,是返还到万化生发的宇宙本源,人能返还到父母未生时的状态,正是复命之时。所以,只有堪破生死之关,才能洞释真常大道的密奥;如能持之修炼,自可跳出大化制约,而与天地同春。)

39、“致虚极”,“致”是动词,是做到、达到的意思,虚是无物,极是极致。“致虚极”,就是要做到空到极点,没有一丝杂念与污染,空明一片,湛然朗朗。

40、复归于生命就叫自然,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

41、“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世间万物始终处于“归根”和“复命”过程,在一个特定时刻,不是处于从“道”出生的过程,就是处于回归“道”的过程,或者说两个过程在同时行进,比如:我们出生就开始向死亡迈进。了解这个过程就可以称为“知常”。“常”即规律、常识,或者称之为宇宙法则,还可称之为“道纪”。看清世间万物的真实面目、掌握它们的运行法则就是“明”。即:能够知晓万物、理解万物,内心达到彻悟通达、圆满无碍的状态。达到“明”的境界遇事、遇人都想得开、看得透,不被“我执”所缚,不被外界所迷,当下的自我以及外界只是整体的一部分、一个瞬间。只有心“明”后,才可能“悟道”,才可能接近“天人合一”的道境。

42、“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第七十九章)

43、这段话的意思是,“车轮上的三十辐条汇集到一个毂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合陶土做成器具,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空的地方,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陈鼓应)三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很好地说明了“无”的作用。“有”形的那部分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无”形的那部分很容易被忽视掉。但如今也许人们对老子的这个比喻太熟悉了,所以往往又走到以“无”形来否定“有”形的思路上。要知道,一个碗若没有那陶瓷的部分,便没有碗的概念。因此我们再用“相需为用”来概括这四句话。

44、得知真相的廉颇顿感羞愧,他主动背着荆条来向蔺相如请罪。

45、我从中静观:我王而上尊天道,下应民意,承前启后,顺势利导,我王之德,既是天德,我王之道,既是天道。故曰“王乃天”。

46、至虚极也,守静笃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天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归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16章)

47、“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48、道家修道,重真心为用。真心在妄即凡夫,妄心归真即圣地。真心者,即人之本来心,亦即道心、天心;妄心则为凡心、物心,以及虞廷十六字心法中之人心。动心即妄,不动心即真。息其动心使复归于寂然不动,即得全其真心。人心本静,感于物而动,今如泯物泯境,灭其惑因,则自仍寂然无动于中,而复其本体矣。大易曰:「洗心退藏于密。」即此意也。洗链其妄麈,退藏于密地;使外不入内,内不缘外,外境寂然,内心澄然;此外息其境之斩截法,亦即“杜外全中”法也。泯物泯境之不足,则可用泯心止念法,以内息其心。息心不用,便同无心;无心起用,用亦无心;即无即用,即用即无;斯即真心用事矣。此正永嘉所谓:「洽洽用心时,洽洽无心用,无心洽洽用,常用洽洽无」之境地。或则泯外存内;万境寂然,一心澄然。或则泯内存外;万境森然,一心寂然。或则用外双泯;心境两寂,而全同本体。或则内外双存;万象森罗,而对境无心。或则内外一体;即内即外,即外即内。或则心物一如;即心即物,即物即心。虽日临万物,而若无一物然,以本来无一物也。虽日理万机,而若无一几然,以本来无一事也。加此则自顿彻真心,而超性地,与道全真矣。故曰:有心皆可用,无用不成心。无心自无用,无用亦无心。今以无用用,便以无心心。无用用中藏大用,无心心处见天心。

4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50、“致虚极,守静笃”。世间万物的存在形式以“动”为绝对,以“静”为相对,只有“变”才是“不变”。老子认为要看清世间万物的真实面目,要观察隐藏在事物背后的“道”,必须以“致虚极、守静笃”为前提。“夫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帅。静则生慧,动则成昏”《坐忘论》。“实”与“虚”相对,“动”与“静”相对,要认识“实”与“动”,最好是站在它们的对立面“虚”和“静”。“虚”指心空,倒掉心中一切,不着一物,不着一念,放下身内、身外所有事。庄子在《人间世》称“虚”为“心斋”:“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静”指寂然不动,不受外物干扰,内心清静无贪念,内心安定无烦忧。心静则神清,神清则生慧。心“虚”致使内心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给被观察物留下足够的空间;心“静”致使内心无烦无扰,让我们处于最佳的观察状态。“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庄子·德充符》)。世间万物包括观察者自身,时时刻刻、每分每秒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我们在静的状态下要准确把握事物的运行、变化、发展轨迹获得正确的认识都很难,如果以“动”观“动”,则只可能盲人摸象、胡子眉毛不分,得到的只是支离破碎的局部、表象。我们的眼睛存在视觉局限会欺骗我们,我们内心躁动存在错误判断(妄念)也会欺骗我们,所以老子在这里强调要获得正确的认知,看清世间万物的真实面目,只是“虚”不行,还要“虚极”,只是“静”不行,还要“静笃”。佛教和儒家也崇尚“静”。“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维摩诘所说经》)。“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道教进一步发挥,把“致虚极、守静笃”作为修行的路径和修行的一个境界。

51、只因一件寻常事的发生,它告诉我,我需要一个自由表达的话语空间了。

52、此章文字当作天道来解,是老子谈“物理变化”。

53、(而普通的人,本性早已迷失,才不管什么归根复命,只是心迷幻境,贪高慕贵,追名逐利,肆意妄为,如此流落欲海,永陷沉沦,最终生灭无常,天生天杀。)

54、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55、《道德经》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为道教经典,所以有学者认为《道德经》被分为八十一章有明显的道教的九九归一的思想,在内容的分割上未免牵强。

56、我从中静观:我天高,不能出道之外,我天大,依然存于道之中,天地万物,都是由道生发,由道运斡,我天之德,既是道德。故曰“天乃道”。

57、对于热爱生活的人来说,又美又好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上一篇:小葱拌豆腐俗语下一句(19句精选句子)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句子大全

  • 和光同尘by枕灯眠(短句2句精选)
  • 和光同尘周深mp3下载(短句24句精选)
  • 和光同尘mp3下载(短句25句精选)
  • 虚极静笃和光同尘(短句52句精选)
  • 和光同尘周深免费听(短句20句精选)
  • 和光同尘造句(短句44句精选)
  • 和光同尘什么意思(短句57句精选)
  • 句子大全相关栏目

    推荐句子大全

  • 是也是造句子三年级(短句61句精选)
  • 摘抄好句加批注(短句52句精选)
  • 用众星拱月造句(短句33句精选)
  • 少言寡语造句子二年级(短句22句精选)
  • 元宵节的寓意简述(短句27句精选)
  • 表扬政府办事效率高效的锦旗(短句10句精选)
  • 莫言关于女人的一段话(短句70句精选)
  • 只要也造句二年级上册(短句34句精选)
  • 最新句子大全

  • 虚极静笃和光同尘(58句精选句子)
  • 小葱拌豆腐俗语下一句(19句精选句子)
  • 小葱拌豆腐歇后语下一句的意思(13句精选句子)
  • 小葱拌豆腐歇后语的下一句是什么(26句精选句子)
  • 小葱拌豆腐歇后语的下一句谐音字什(39句精选句子)
  • 小故事大道理50字怎么写(29句精选句子)
  • 追女人的甜言蜜语对话(55句精选句子)
  • 关于青春的现代诗高中(12句精选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