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品味句子网
菜单
伤感句子 伤感语句 伤感短句 伤感语录 伤感短语 句子大全 说说文案

托尔斯泰的一生简介(短句111句精选)

来源:句子大全 发布时间:2023-08-30 10:32:52 点击:59次
品味句子网 > 句子大全 > > 托尔斯泰的一生简介(短句111句精选)

托尔斯泰的一生简介

1、“所有这些人被捕,监禁起来,或者流放出去,根本不是因为这些人违反了正义,或者有非法行为,仅仅是因为他们妨害那些官僚和富人占有他们从人民手里搜刮来的财富罢了。”

2、由于当时涉世尚浅,对托尔斯泰也没有深入地了解,所以那时对《复活》没有太强烈的感觉。

3、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4、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5、1869年9月因事途经阿尔扎马斯,深夜在旅馆中突然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忧愁和恐怖。这就是所谓“阿尔扎马斯的恐怖”。1868年秋至1869年夏,他对叔本华哲学发生兴趣,一度受到影响。(托尔斯泰的一生简介)。

6、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7、为了不让他对自己失望,她竭尽全力唤醒自己所有最高尚的品质,尽可能地做到最好。

8、中期(1863~1880)这是托尔斯泰才华得到充分发展、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时期,也是思想上发生激烈矛盾、紧张探索、酝酿转变的时期。

9、晚年的时候,在心理分析上力求简洁,不写感受的整个过程,只写心理过程的各个阶段的主要环节;有时采取戏剧的方法,通过行动和对白来表现。不写性格的顺序发展过程,而写突然事故引起的决定性转变。在结构上,为了表现人物的醒悟,常常采用倒叙的方法;为了集中,长篇小说也不再用多线索,而用单线索逐渐展开的方式。在语言上,则力求质朴简练和浅显易懂,接近民间故事。

10、“他还领悟和相信每一个人只要履行这些戒律就行,不必再做别的事,人生唯一合理的意义就在于此。”

11、在他的作品中,能把握心灵的辨证发展,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真实地把握人物性格。折射出主人公内心的善良。(如《穷人》)。在语言方面,力求质朴简练,浅显易懂,贴近于民间生活。

12、(50)《创作·文化和艺术哲学》(两卷集),别尔嘉耶夫著,莫斯科艺术出版社1994年版(金亚娜笔译)

13、1880年后,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彻底发生了巨变,他放弃了他的贵族立场,站在俄国广大农民群众的一边,改变了他以前的思想观念,放弃奢华骄奢的生活方式,和农民穿着一样的粗布衣服,吃着和农民一样的粗茶淡饭,亲自到土地上和农民一起劳作耕种,并把自己的土地低金租给农民耕种。

14、追溯伟大的托尔斯泰为什么会这样写文章的结局,还是要从”托尔斯泰主义”追根究底。

15、也就是说,上帝即爱。因为心中有上帝,一个人才会感觉到爱的本质——不能不爱,一个人才会因为爱上帝而爱他人;而那种从爱自己出发,然后扩展为爱一切的行为使得爱仅仅成为一种形式、一种规则,缺乏真实的内容和力量。因而,“当人失掉了上帝及爱,人便不能爱所有人和所有物。失掉这个基础,将使得人之爱堕落成为利益性和回报式的感情施舍。”(52)

16、车厢内的人流穿梭和人声喧闹不能引起他丝毫的注意。

17、那个举止文雅、相貌堂堂的大人物马斯连尼科夫“虽然担任着在道德方面最卑鄙无耻的职务,却自以为是个很重要的人物”。

18、但是,十九世纪的俄国,又是一个文艺上极度繁荣的时代,那是一个文艺璀璨的时代,柴可夫斯基、托尔斯泰、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别林斯基、果戈里、契科夫、苏里科夫等人都是活跃在当时俄国文艺界的璀璨巨星。

19、美国没有沙皇,也没有封建势力,为什么也要封禁呢?

20、1853年托尔斯泰读到了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非常钦佩。1854年托尔斯泰被调往多瑙河战线,并参与了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写成《少年》、《青年》和《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

21、对马斯洛娃的整个法庭审判就是一场闹剧,陪审团做出的是错误的决定,而法官们明知如此,却不予纠正,因为他们都希望赶快结束审判。

22、(1)据传说,1307年,在瑞士中部的格琉特利草原上,乌里州、施维茨州和下瓦尔登州的代表一起宣誓,要为祖国的解放而斗争到底,史称“永久同盟”。它奠定了瑞士国家独立的基础。赫尔岑用这传说的宣誓比拟他与奥加辽夫在莫斯科麻雀山上的宣誓。

23、“如果有人提出一个心理学问题,说是应该怎样才能使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基督徒、人道主义者、简单善良的人犯下最可怕的罪行而又不觉得自己在犯罪,那就只会有一个答案:

24、英国作家萧伯纳非常钦佩托尔斯泰的才能,但同时又说,他“往往像儿童一般幼稚”。

25、为什么这些对俄国恨之入骨的文艺家,却在他们认为腐朽的俄国身上,开出了繁盛的文艺花朵?

26、(42)《忏悔录》,《列夫·托尔斯泰文集》第1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3页

27、也就是说这些贵族老爷小姐穷奢极欲的生活,是建立在对底层劳动人民的血汗甚至生命,进行压榨盘剥这样残酷现实上的。

28、“……那时节在一连串骇人的遭遇、不幸和错误之后,我还惊魂甫定,刚恢复正常。最近几年的生活情景仍历历在目,我看到,除我以外,无人知晓这一切,而随着我的辞世,真相将湮灭无闻,便不免感到惶恐。”

29、只要人们执行那些戒律,人间就会建立起天堂,人们就能获得他们所能得到的至高幸福。”

30、晚年时代托尔斯泰在世界观激变后,于1882年和1884年曾一再想离家出走。这种意图在他80至90年代的创作中颇多反映。在他生前的最后几年,他意识到农民的觉醒,因为自己和他们的思想情绪有距离而不免悲观失望;对自己的地主庄园生活方式不符合信念又很感不安。他的信徒托尔斯泰主义者和他的夫人之间的纠纷更使他深以为苦。

31、刘文飞:俄罗斯人为什么爱文学,《文艺报》2019年7月29日;

32、人不必依靠任何外在的力量——教会的神秘条约或者代人受过的基督而获得拯救,不必,人只需依靠自己的力量便能直接与上帝沟通并接近圆满和完善,只要“人们承认自己是上帝的儿子,努力摆脱世俗影响,成为上帝和天意的仆人,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力去完成解脱,听命于上帝。一旦人理解了《福音书》上的真理,他就可以和上帝自由沟通,无求于任何人。”(46)因为,上帝是人的一部分。

33、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34、......每当我想起,我们两人此刻在将近五十高龄的时候,如何站在俄国自由论坛的第一架印刷机旁边,我就依稀觉得,麻雀山上我们童年的格琉特利(1)离今天不是三十三年,而是至多——三年!

35、在1884年,托尔斯泰写了一本名叫《什么是我的信仰》的书,在书中他公开地承认了他的基督教信仰。他声称自己信仰耶稣的教诲,特别是深受山上宝训的影响,以及有关非暴力和和平主义的教条。

36、为了能和学生进行更深入地交流,我再次阅读了托翁的这三部代表作。

37、后人谈到托尔斯泰的时候,对于他82岁高龄还离家出走的经历往往是津津乐道的。但是在托尔斯泰的心中,我想他是充满了对于当时社会的绝望的,这种出走的经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像是一种对于现状出路的寻求和探索,也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在他的妻子索菲娅·别尔斯身上,托尔斯泰寄托了重重的身份标签:

38、托尔斯泰著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这几部被视作经典的长篇小说,被认为是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高尔基曾言:“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39、《黑暗的势力》(1886)揭露金钱的罪恶,同时宣扬拯救灵魂的说教。

40、再加上语文教师的特殊身份,我越来越重视自己和学生对名著经典的阅读滋养。

41、(45)《天国在你们心中》,李正荣 王佳平译,许贤绪校,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12月版,第188页

42、讲座题目:一只孤独的“老狐狸”——列夫•托尔斯泰的人生与天国

43、这时他加强了对专制制度的批判,但又进行“不以暴力抗恶”和“道德自我完善”的说教。80年代以后,托尔斯泰仍不断有杰作问世。1899年完成的长篇小说《复活》,可以说是作家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

44、这篇作品的向往自然和归真返朴的思想在《哥萨克》和《三死》(1859)中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后两部作品并以大自然和接近大自然的人的意识作为衡量真理的尺度。这里有卢梭的影响。

45、托尔斯泰创造了史诗体小说。历史的事实融合着艺术的虚构,奔放的笔触揉和着细腻的描写;在巨幅的群像中显现出个人的面貌,史诗的庄严肃穆中穿插有抒情的独白,变化万千,蔚为奇观。他善于驾驭多线索的结构,千头万绪,衔接得天衣无缝;又能突破小说的“封闭”形式,波澜壮阔,像生活那样无始无终。

46、她生命的全部乐趣就在于寻找为别人服务的机会,就像运动员寻找比赛的机会一样。而这种运动已经成为习惯,成为她毕生的事业。而她做得如此自然。

47、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它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等。他也创作了大量童话。

48、可以概括为“爱别人、爱自己、互相爱”这三点。

49、所以,在他创作的小说《克莱采奏鸣曲》中,主人公的妻子正是在这种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迷失了方向,在伦理和婚姻的约束中渐渐叛逃现实。不管托尔斯泰创作的主观目的如何,这本小说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他从另外一个曾面解构了婚姻、道德和人性。

50、(43) 《天国在你们心中》,李正荣 王佳平译,许贤绪校,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12月版,第190页

51、托尔斯泰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52、这部作品之所以伟大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它不仅对腐朽堕落的沙皇俄国的种种制度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揭露和批判,还借聂赫留多夫的眼睛和心灵,用一颗和俄国劳苦大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慈悲之心,对广大俄国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进行了细致真切地描写和刻画。

53、1851年托尔斯泰和他的兄长前往高加索当兵。1852年他参加了一场战斗,表现勇敢,且发表了小说《童年》。

54、早期作品主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1851~1857年)、军事小说集《塞瓦斯托波尔故事》(1856年)、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年),以及赴西欧旅行时写下的小说《琉森》(又译《卢塞恩》)(1857年)等。

55、“既然我们是被派到世界上来的,那就是出于某个人的意志,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可是我们断定我们活着只是为了自己的快乐。那么很清楚,我么不会有好下场的……

56、这次我提起笔来可不是为了消磨时间——我已经没有地方急于要去了。

57、而对于为什么封禁此书,坊间猜测这是因为这本书触及到了当时沙皇俄国封建势力,对于当时时政颇有讽刺和不满,引起了上层人的警觉。但是你仔细往下推敲,却发现事情也许没那么简单。

58、托尔斯泰终生都在用从欧洲启蒙主义者那里得来的怀疑精神质问上帝的存在,他借列文之口“忏悔”道:“我曾经怀疑过一切,如今还在怀疑……我的主要罪过就是怀疑。我怀疑一切,我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怀疑的。……我怀疑一切,我有时甚至连上帝的存在也怀疑……”(39)事实上,对于他来说,上帝从来都不是存在于高不可攀的九重天上,也不是存在于教会所说的种种神迹之中,更不是存在于渺茫的来世的审判中,上帝只存在于现世、在人的心里。之所以这样理解上帝,一方面是基于他的新生命观,即人是动物性与神性的结合体;另一方面是基于他对宗教本质的新认识,即“宗教信仰是对人类生命意义的认识……宗教信仰是生存的力量。”(40)

59、生卒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代表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60、中篇小说《魔鬼》(1889)、《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

61、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62、从19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托尔斯泰增强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对自己宣传的博爱和不抗恶思想也常常感到怀疑。这在《哈泽—穆拉特》等作品中有所反映。沙皇政府早就因他的《论饥荒》一文而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至此又因《复活》的发表,指责他反对上帝,不信来世,于1901年以俄国东正教至圣宗教院的名义革除他的教籍。

63、尼古拉二世竭力发展国内资本主义、发展经济,但是经济发展初期所带来的贫富社会分化和阶层对立又让很多问题凸显,而托尔斯泰则紧紧抓住这一点不放,在他笔下,资产阶级的崛起可能没有什么,但是这一对立和不稳定的社会结构可能回带来巨大隐患。

64、(35)《复活》,草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11月版,第161页

65、1856年,远在西欧的法国,一场变革即将到来。在此之前,法国的变革已经发生了数次,但是越是变革,整个社会却越是动乱,整个法国社会就在民主共和以及帝制之间来回摇摆。

66、这与上文提到的索妮娅、瓦伦加们所倾心施行的自我奉献在本质上并无差别,她们自以为向神性的靠近,只不过是以他人——教会或某种主义的规则为标准进行的“仪式化”的牺牲,是出于有意识的“应该”,而不是出于无意识的“情愿”。这也是为什么,托尔斯泰总用嘲讽、刻薄的口吻描述卡列宁的宽容、忍耐和他试图牺牲自己在社交界的尊严来拯救安娜灵魂所做的努力的原因。

67、在这种“主义”的指导下,托尔斯泰一方面对压迫人民的沙皇政府持敌对态度,一方面又要求人们不要用暴力的方法去求去解放,而是要用“人家打你的左脸,你把右脸也伸过去”的办法来感动敌人,并且用那种“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全人类的爱”之类的精神枷锁来约束自己和别人。

68、基督要人民过自由的生活,而这里是囚禁人民的地方,使弱者受难的地方,在这里举行这样的仪式,其目的只在于“加强人民的愚昧和黑暗”。

69、(来源:新京报书评周刊ibookreview)

70、Hello,同学们,刚刚开学的你们有没有觉得内心还没有沉静下来呢?今天阿U带着可以让人沉淀心灵的好书来了——《复活》。

71、(法)罗曼•罗兰:名人传(傅雷译文集第十一卷),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72、随着火车的一站站停歇、奔驰,车上的人越来越少,越来越少,最后剩下了他孤独一人。

73、在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中,他还提出了“托尔斯泰主义”,对很多政治运动有着深刻影响。托尔斯泰于1902年至1906年间每年均获得多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并于1901年、1902年和1909年多次获得诺贝和平奖提名,而他从未获奖也成为诺贝尔奖历史上的巨大争议之一。

74、“18年来,他多亏奉行了这种信仰的种种规定,才得到一笔收入,足以赡养他的家属”。

75、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889)、《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76、1852年,他参加了一场战斗,表现勇敢,且发表了小说《童年》,透过小主人翁单纯的内心世界的细腻描写,展示了一位聪颖、敏感儿童的精神成长过程。

7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78、其实,托尔斯泰从来都不是一个教徒而更是一位信徒。这样说,不完全是由于他最终被开除了教籍,还在于他自始至终不相信教会告诉给他的关于上帝的一切,他一直都在靠自己的力量寻找着那位最高的权威——他心中的上帝。可以说,他是在追问生之意义的过程中,找到他所认可的新的宗教、他心中的上帝的,而托尔斯泰新宗教观的确立又与他对教会的反感和怀疑有着密切的关系。

79、托尔斯泰出生于俄国的上层贵族阶层,年轻时也曾像其他的贵族公子一样放荡骄奢地生活。

80、不隐讳心爱人物的缺点,也不窒息所揭露的人物心中闪现的微光。不粉饰,不夸张,不理想化或漫画化,总是借助真实客观的描写,展示其本来面目,从而于平凡中见伟大,或者相反,于平凡的现象中显示其可怕。描绘性格的发展和变化,自然浑成而不露斤斧痕迹。

81、 对于这样的结局,绝大部分的读者可能会感到匪夷所思,难以接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狗尾续貂”式的结果,完全不合乎前面“清醒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也不合乎情节发展的情理。

82、(44)《天国在你们心中》,李正荣 王佳平译,许贤绪校,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12月版,第61页

83、作者: (俄)列夫·托尔斯泰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出品方: 涵芬楼文化译者: 王志耕 / 李莉 / 杜文娟出版年: 2020-4

84、晚期(1881~1910)这时期总的倾向是:一方面揭露当代社会的各种罪恶现象,另一方面是表达自己的新认识,宣传自己的宗教思想。创作是多方面的,有戏剧、中短篇和长篇小说、民间故事,而占重要位置的则是政论和论文。

85、(38)《复活》,草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11月版,第160-161页

86、她是一个贤内助、一个养育了13个孩子的母亲,也是他一生纠缠不清罪人和爱人,托尔斯泰的爱恨,在索菲娅·别尔斯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她是未来新生的希望,又是令人厌恶的过去。

87、据说,当时沙皇尼古拉二世接见了索菲娅·别尔斯之后,随即立刻同意解禁此书,并且对索菲娅·别尔斯给予了高度评价。

88、也因此让本来就虽爱他却不理解他的妻子对他成见更深,两人的感情裂痕一天天加大。

89、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90、高尔基根据《复活》第三部中对革命家的描写,曾经说,《复活》写到最后,托尔斯泰“几乎证明了积极斗争的正确性”,这种情况,正是证明了恩格斯所说的文学创作中“现实主义的胜利”这一规律的客观存在。

91、这不是遁入历史,而是试图从历史上给贵族阶级寻找存在的价值,用以解答当时解放运动应由哪个阶级领导的问题。但由于长期的亲身体验和同人民的接近,他深深感到人民在民族历史上的作用,从而使小说成为一部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的史诗。

92、托尔斯泰是一个有意识地要在创作中宣传思想观点的作家,尤其是在他的世界观和立场转变以后,他所写的每一篇东西,不论是文艺创作或是论文,都在极力向读者灌输他的思想,于是便给《复活》这部小说带来了如此的矛盾结尾。

93、在1889年至1899年间,他共耗10年,先后六易其稿写了不朽的作品《复活》。

94、这也就是说,首先,要让他们相信世界上有一种叫政府公职的工作,从事这种工作可以把其他人当作物品一样看待,不需要和他们保持人与人之间亲如手足的关系;

95、这在《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中是从未有过的。

96、一方面被安娜追求纯洁爱情胜过生命的勇敢精神,深深震撼;另一方面为虚伪教条、肮脏冷酷的所谓上层贵族社会逼死了安娜而愤怒。

97、作家在这里所做的描述对读者缺乏说服力。托尔斯泰虽是一位天才的小说家,写到这里,他也没有办法自圆其说了。

98、这份来自于灵魂对灵魂吸引的爱,才是让马斯洛娃人性“复活”的真正原因,最终马斯洛娃嫁给了他,没有接受聂赫留多夫赎罪式的爱。

99、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100、1856年他就起草方案,准备以代役租等方法解放农民,并在自己庄园试行。1860年因长兄尼古拉逝世,更加深了悲观情绪。

101、基于此,托尔斯泰拒绝遵循教会为他提供的一切教义、规则和仪式,他指出所有关于神迹的传说都是无稽之谈和自欺欺人的骗术,只有与我们自身对真正的生命和幸福的渴望相关的信仰才是真正的信仰。也就是说,信仰上帝,不是因为上帝是站在彼岸,等待着将人从罪恶中拯救出来的神和末日审判的裁决者,而是因为“上帝就是生命”他活在此世,活在信仰者的心中。人以自己的宗教信仰为中介,可以找到与上帝沟通的方式,从而找到上帝,找到生命的意义。

102、托尔斯泰认为,要实现道德的自我完善,人要依靠理性的光明,看清幸福的真与伪,从而明白追求动物性躯体的幸福是对人生命的完全否定,是一种欺骗性的幸福,它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而真正的幸福之花盛开在向神性靠近的路途中,贯穿于此路之上的活动就是爱。即要获得真正的幸福,人需要依靠理性和爱。

103、作者:(俄)赫尔岑(А.И. ГЕРЦЕН),译者:项星耀 

104、163 亚·伊·埃尔杰利的长篇小说《加尔杰宁一家》序

105、个人的一切转瞬即逝,对这种消逝除了顺从别无他法。这不是绝望,不是衰老,不是冷漠,也不是无动于衷;这是暮年的青春,生命活力恢复的形态之或者不如说,即是这个过程本身。有些创伤,人是只有通过这样的途径才能忍受的。

106、托尔斯泰把一生对俄国现实生活的观察和了解,集中地、总结性地表现在《复活》中。

107、她觉得西蒙松爱她现在的样子,是认为她是一个不寻常的女人,拥有特别高尚的道德品质。

108、司祭心安理得地做着这一切,因为他从小就受了这样的教育,认为这是唯一正确的信仰,从前的圣徒都信奉过它,现在的神职长官和俗世长官也都信奉它。他相信的并非面包会变成身体,说许多空话会有益于灵魂,或者他真的吃了上帝身上的一块肉。这类事不足信的。他相信的只是非有这样的信仰不可。……(38)

109、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他还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110、《阿尔别特》(1857~1858)和《琉森》(1857)都是写艺术家的。前者的中心思想是“自由创作”问题,作品中宣称“美是人世间唯一无可置疑的幸福”,是作家一度醉心“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的产物。

上一篇:王婆卖瓜的下一句是什么(短句47句精选)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句子大全

  • 6个字的网名逗比【网名精选149个】
  • 王婆卖瓜的下一句是什么(短句47句精选)
  • 6个字的网名温柔的【网名精选53个】
  • 6个字的网名情侣【网名精选112个】
  • 微信网名6个字的网名【网名精选131个】
  • 有关长安与故里的情侣网名【网名精选127个】
  • 企业合作的名言名句(短句79句精选)
  • 6个字的网名游戏名字女【网名精选78个】
  • 6个字的网名游戏名字搞笑的【网名精选131个】
  • 以合作为话题的作文800字(短句94句精选)
  • 5个字的网名搞怪【网名精选137个】
  • 有关合作的事例(短句42句精选)
  • 5个字的网名医学相关【网名精选72个】
  • 和友谊有关的名言(短句75句精选)
  • 5个字的网名情侣【网名精选52个】
  • 关于激励的文章(短句53句精选)
  • 句子大全相关栏目

    推荐句子大全

  • 乙肝五项是什么(短句78句精选)
  • 昆虫记摘抄1000字(短句58句精选)
  • 换老师家长真心感谢老师的话(短句50句精选)
  • 词语接龙大全两字(短句15句精选)
  • 赞美龙的词语(短句8句精选)
  • 陈奕迅经典歌词励志(短句11句精选)
  • 经典美文摘抄150字以及出处(短句106句精选)
  • 公认最好的歌词(短句13句精选)
  • 最新句子大全

  • 托尔斯泰的一生简介(短句111句精选)
  • 王婆卖瓜的下一句是什么(短句47句精选)
  • 15个吊桶打水下一句是什么(短句66句精选)
  • 以合作为话题作文题目(短句71句精选)
  • 打破砂锅问到底数字(短句58句精选)
  • 企业合作的名言名句(短句79句精选)
  • 只有才造句简单(短句29句精选)
  • 以合作为话题的作文800字(短句94句精选)